融资107万亿元!注册制下1100多家民企登陆A股

最后编辑时间:2025-02-21 07:59:5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月17日,北京迎来了一场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近年来,资本市场加大对优质民企支持力度,一批优质科技型民企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自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至今,注册制改革犹如打开了一扇“天窗”。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8日,注册制下A股共新增1406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1.58万亿元,其中民营军团占据绝对主力——新增1160家,融资1.07万亿元,勾勒出令人振奋的成长曲线年业绩预告。以预告归母净利润规模上限计算,981家公司业绩预计实现盈利,“报喜”比例为53.32%

  民营企业市值达34.3万亿元,超过央企及子公司的31.1万亿元,也超过地方国企的21.1万亿元,彰显了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和规模占比提升。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截至今年2月20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5404家,其中

  较2019年年底提升4.6个百分点;上市民企市值达35.02万亿元,占A股市值比例为39.85%,较2019年年底提升4.54个百分点。再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再融资数量和规模占比亦逐步提升

  “报喜”比例为53.32%。同时,205家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增幅上限超过100%(剔除扭亏),实现翻倍增长。民营“链主”企业用扎实的业绩“舞活”龙头,有效发挥投资者信心的“稳定器”作用。据统计,包括宁德时代、洛阳钼业等在内的5家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限均超过100亿元。

  2024年,正丹股份以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11039.13%至13064.42%的成绩,在预增公司中居首;德明利、沪光股份等企业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均超过1000%,受到市场瞩目。分行业来看,电子行业表现最为突出。

  通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民营上市公司向“新”而行,业绩显着提升。重视研发、坚持创新,成为不少民营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透过业绩预告这扇“窗”,民营上市公司的质地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发展的重要动能。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针对民营经济遇到的难点和堵点,座谈会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资本市场方面涉及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民企发债融资逐渐回暖。据Choice数据,2024年,民营企业发行了8450只债券,发行总额为3.34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13.33%。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净融资超2400亿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净融资额转正。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近年来,监管部门丰富债券品种,推出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等新品种;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易得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业务投入,在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纳入民营企业债券相关指标。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

  央行与金融监管总局等8部门则在2023年11月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在债券融资方面提出“扩大民企债券融资规模、充分发挥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民企债券投资力度、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等四条措施。

  去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提出,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交易商协会于去年7月推出民营企业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overed Bond,CB),通过资产担保结构设计提升民企资产信用融资能力,构建民企融资长效支持机制。

  去年12月份,中证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证金融”)扩充合作机构类型,不再限于证券公司,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担保公司纳入联合创设工具机构范围,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量扩容。截至2024年12月16日,中证金融累计为35家民企提供信用保护增信约53亿元,助力债券融资超过350亿元。

  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据了解,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将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加强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足度。

  此外,将丰富保险产品体系,稳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同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障碍,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精准施策助企纾困,加力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去年以来,江苏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磅政策接连落地。1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出台;3月,《关于进一步强化民间投资支持不断激发活力的通知》印发;9月,《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4年,江苏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7.98万亿元,占GDP比重58.2%,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成为突出亮点,其中全省民间投资占比66.1%,稳居全国第一。

  通过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和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灵活的融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