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暂垒俘赡是个什么梗?

最后编辑时间:2025-07-27 21:16:1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7月13日中午,武汉市新洲区水务局47岁的副局长金国庆,在一家酒店陪客吃饭时,因饮酒过量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亡。——又一位官员“光荣”的死在了酒桌上,起码他的家人是伤心的,可能他自己在那个世界也是后悔的。可是伤心归伤心,人毕竟去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怎么防止党培养出的好干部再次在这个“坚固的碉堡”前“前仆后继”。这个“坚固的碉堡”就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这个“屹立”的名词,是不是早就应该抹去了?

  金国庆局长也确系在工作场合中死去的。在金国庆的家人看来,金国庆确实没有在忙私事,无论他是在单位陪领导吃饭、还是陪下属吃饭也都是出于职务之需要。更何况,武汉市新洲区纪检部门正因为此事开始调查“公款”消费的问题了。

  要破除工作干得好不如应酬得好和工作就是应酬的想法,努力把时间挤出来,抓学习、抓工作,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这样的领导才是上级信任、同级尊重、群众拥护的好领导。否则,如果继续在“应酬”的泥沼里“挣扎”,类似的悲剧就可能会有下一次。

  更严重的是,禁令不能有效监督落实到位,其损害的不仅仅是禁令的严肃性,而且极易麻木官员对制度、对法纪的敬畏意识。官员一旦对禁令陷入了无意识状态,就会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接踵而至的就是权力的滥用,行为嚣张霸道,这是最可怕的恶果。因此,对频频出现的官员饮酒致死事件,并不让人感到可悲。而禁令一次次地被漠视和践踏,一次次地被无情洞穿,这才是最可悲的事,也是倡导法治建设的最大障碍。

  企业老板请我来,称兄道弟拍马屁,桌上酒杯连番碰,桌下悄悄红包递——其实,有时候不是为喝酒,是给行贿受贿创造条件,大家碰杯越多越熟悉,收个红包也没有心理压力,这顿酒喝得皆大欢喜,不喝醉只怕对不起红包。好酒喝来又喝去,官场早已成习气,醉死酒场君莫笑,自有后人紧跟上,前赴后继酒桌欢,再倒一批又何妨,你老即使看不惯,又能拿他怎么办?

  人命关天,凡涉醉死门的无一是局外人,更不应成隐身人。必须向公众一一“验明正身”,这是公众在醉死门中享有的知情权监督权。作为正常工作日中午,什么工作需要酒来摆平?又是那些人在胡吃海喝?平时这些人又是如何工作的?更何况,新洲区纪检部门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禁酒令”,究竟那些人在我行我素明知故犯?醉死门配角必须指名道姓一个不能少“亮相”,否则,凡事当事人都玩“潜伏”,真相还有大白的一天吗?

  由于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随意性较大,对公务接待中的大吃大喝的整治多停留在曝光、谴责的层面,监督与处罚措施乏力。如果没有喝出人命,没有闹出大动静,又有多少地方与禁酒令较真呢?因此,要堵住公款大吃大喝黑洞,不能仅指望一个禁酒令,更要抓住根本。

  金国庆局长醉死了,他死的冤不冤?要是他的死能为公款吃喝堡垒递上一枚新“为中国前进”炸药包,那我说他死的值,一点也不冤。如果金局长的死仅仅换来舆论的片刻狂欢,和旁观的种种叫骂声,那金局长基本算是白死了。明天没准还有什么“银局长、铜局长”步他的后尘,金局长在那个世界也不会孤单了。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