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困扰已久?看看中医如何为你打开睡眠之门

最后编辑时间:2024-10-16 07:03:5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经常遇到失眠患者来诊,无论男女、老年、青壮年,饱受失眠困扰的他们无一例外都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常说的失眠,在中医称为“不寐、少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轻者入睡困难,或者睡不沉,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的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食不当、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年迈体虚等。

  李鑫辉教授在应用中医思想辨治失眠方面颇有心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鑫辉教授如何让中医活学活用、代代传承。

  上月,李先生来到李鑫辉教授处就诊,自述苦于失眠,夜晚难以入睡,导致精神很差,心情很烦,影响到工作生活,也曾尝试服用安眠药物,但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

  听闻李鑫辉教授治疗失眠很有水平,便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门诊寻求开个方调理调理。问诊得知李先生失眠已两月,难以入睡,常梦多惊醒,心烦易怒,情绪不稳定,心悸气短,头晕乏力。

  李鑫辉教授仔细询问后,再观他面色、舌象、细细诊脉,开好了处方。予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天门冬、生地黄、枸杞子等处方共7剂,并细心叮嘱李先生:“要做到起居有常,调节情绪,平时适量参加户外运动。”

  一周以后,李先生兴奋地来到李鑫辉教授诊室,说自己吃了那么久的安眠药都没有效果,没想到吃上李鑫辉教授的中药,不仅入睡变的更加顺利,中间醒来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李鑫辉教授为李先生感到开心,继续四诊合参,在原方的基础上微调处方,予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龙骨、远志等处方共7剂。

  又一周过去,当李先生再次来到李鑫辉教授诊室,他的睡眠已基本恢复正常,入睡容易,惊醒次数显着减少,并且情绪稳定。

  《中医大辞典》记载:“失眠多由心阴不足,心神失养,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或心肝两虚所致。”因此,治疗应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肝为主。

  首先以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药物养心安神,结合生地黄、枸杞子等滋阴补肝;再以茯苓、百合安神定志,调和心肝,助其恢复正常睡眠。方中甘草调和诸药,远志增强安神效果。通过辨证施治,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显着改善。

  同样是在上个月,患者王女士来到李鑫辉教授门诊处就诊,诉说自己近三个月来出现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伴有心悸、头晕,时常感到焦虑。近期工作压力很大,曾尝试过各种安眠药物和心理疏导,但效果不明显,症状持续加重。

  李鑫辉教授一边安抚王女士的心情,一边悉心诊断。看到王女士舌质红,苔薄,诊脉发现其脉象细数。开具钩藤、天麻、菊花、龙骨、酸枣仁、柏子仁等处方共7剂。

  服药7天后,王女士来到李鑫辉教授诊室复诊,这次的王女士面带微笑,和一周前的样貌判若两人。王女士说自己服药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惊醒次数减少,心悸和焦虑症状减轻。李鑫辉教授再次四诊合参,在前方基础上予天麻、钩藤、菊花、龙骨、合欢皮、百合等处方共7剂。

  本案患者失眠症状与心肝不调、阴虚火旺相关。《黄帝内经》云:“心主神明,肝主疏泄;心火亢,肝阴虚则心神失养,致使失眠。”因此,治疗应以平肝潜阳、养心安神为主,结合滋阴补肝以调和心肝。

  方中钩藤、天麻、菊花、龙骨可平肝潜阳、镇静安神;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百合则养心安神、滋阴补阳;生地黄、枸杞子、白芍、川芎可以滋阴补肝。甘草用于调和诸药,增强整体效果。通过辨证施治,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显着改善。

  失眠是困扰广大患者的沉年顽疴,现在更有年轻化的趋势。在中药调理的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李鑫辉教授建议:

  ②心情烦躁、暴怒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掌心揉擦脚掌心,即我们常说的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三分之一交界处正中) ,这样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

  ③面色潮红,感觉手心发热,多属阴虚火旺型,可以揉捏肾经上的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点按可以安心睡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优质的睡眠已经成为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的重要体现,而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往往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

  为此,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特别开设了【中医睡眠调理门诊】,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标本兼治的中医睡眠调理方案。

  中医治疗失眠有较大优势——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最重要的是能调节脏腑功能,减少不良药物对身体的伤害,减少药物依赖,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免疫力等。

(责任编辑:管理)